秋季養生祕訣 貴在養陰防燥(上)

 


【圖文提供/人類智庫】 2012年11月5日 09:00

秋季養生:貴在養陰防燥 (8月至10月)


秋季,指農曆7、8、9 月,包括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及霜降6個節氣。



秋季,暑夏的高溫已降低,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。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著健康,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,故秋季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。


《管子》中記載:「秋者陰氣始下,故萬物收。」《素問‧四氣調神大論》指出:「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,所以聖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以從其根,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,逆其根則伐其本,壞其真矣。」這是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: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的自然規律。


秋季養生要養肺


秋季,氣溫逐漸降低,雨量也慢慢減少,空氣濕度相對降低,氣候乾燥。秋季應養肺,而秋季乾燥的氣候極易傷損肺陰,從而容易出現皮膚乾燥、乾咳少痰或便祕等病症,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。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,是人體真氣之源,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。


秋季氣候乾燥,很容易傷及肺陰,使人患鼻乾、喉痛、咳嗽或胸痛等呼吸疾病,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。可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,如銀耳、甘蔗、梨、芝麻、蓮藕、菠菜、豬肺、豆漿、鴨蛋、蜂蜜或橄欖等。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藥膳,如參麥團魚、蜂蜜蒸百合或橄欖酸梅湯等。


秋季,肺的功能偏旺,而辛味食品吃得過多,會使肺氣更加旺盛,進而還會傷及肝氣,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,如韭菜、辣椒、蔥、薑及蒜等。與此同時還要多吃些酸味食物,以補肝氣,如蘋果、葡萄、芒果、柚子、檸檬、山楂或荸薺等。


不可小視秋涼


秋季,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。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洩之後,身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,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,極易引發頭痛、鼻塞、胃痛及關節痛等一連串症狀,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。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,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,更應注意防涼。


本文由《人類智庫》出版社提供,摘錄自《24節氣飲食養生祕訣》一書,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莎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