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養生祕訣 貴在養陰防燥(下)

 

 
【圖文提供/人類智庫】 2012年10月21日 07:50

秋季飲食宜解憂


立秋後,天氣變得涼爽怡人的同時也開始變得比較乾燥,再加上不穩定的氣溫,給人的身心帶來了一定影響。另外,由於這個季節落葉紛飛,花木凋謝,一些人,特別是中老年人往往會產生一種淒涼、苦悶之感,這樣消極的情緒,可以藉由適當的飲食來進行調理。



改善情緒低落的食物


秋季,情緒低落的時候應該多吃一些能健腦活血的食物,如核桃、魚類、牛奶、雞蛋、瘦肉或豆製品等。中醫認為,羊肉可以益精氣,珍珠米含有糖分,綠茶、咖啡及巧克力等富含苯乙氨和咖啡因,這些食物都可以使人體神經系統亢奮,從而改善心境。


謹防「秋老虎」


入秋後,雨水越來越少,空氣濕度降至人們生活所需限度以下。於是,天氣更加乾燥,草木也逐漸枯萎。秋燥傷津,傷津而見燥症。「燥」是秋季的主氣,屬陽邪,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(初秋)和涼燥(深秋)。初秋時節,夏季的高溫尚未退去,再加上天晴少雨,氣候乾燥,因此這個時候感染的燥邪為「溫燥」,主要傷陰,也就是對人體的津液有損害,產生的症狀是皮膚乾燥、眼睛乾澀、舌紅少津、毛髮乾枯、小便赤黃、大便乾結、口鼻咽乾、胸痛乾咳、少痰、痰中帶血絲,有時甚至會發燒至高燒。秋燥所導致的咳嗽時間持續較長,且不好治癒,令人生畏。因此人們往往把秋季的溫燥稱為「秋老虎」。


下面我們介紹一些因應「秋老虎」的食物和方法:


1.多飲水


每天至少飲水1000c.c.以上;要經常吃喝稀飯、淡茶、蔬菜湯、豆漿及果汁等。


2.多吃水果


每天吃1至2個梨(雪梨或沙梨)、西瓜、蕉類及山竹等涼性水果。


3.常吃些清熱、生津、養陰的食物


如蘿蔔、荸薺、番茄、豆腐、蓮藕、蜂蜜及新鮮時令水果,和蔬菜、瘦肉、木耳、鴨湯、鱉肉、青魚、鯧魚、黃花魚、銀耳、百合、紫菜、蓮子、核桃及芝麻等。


本文由《人類智庫》出版社提供,摘錄自《24節氣飲食養生祕訣》一書,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莎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