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來得子好?美:晚產「父」孩子較長壽

【華人健康網 記者許育瑋/編譯】 2012年6月13日 12:23

很多男女到30歲的關卡就紛紛「拉起警報」,想盡辦法完成結婚生子的人生規劃,而婦產科醫生也建議掌握「生育黃金期」,對寶寶的健康和智力發展皆比較有利;然而美國科學家近期提出一個相當不一樣的見解,主張「老來得子」雖然有比較高的流產風險,但精子可以將「長壽基因」傳遞給下一代,使他們平均壽命延長。


英國國家廣播電台《BBC》,美國西北大學人類學家Dan Eisenberg研究發現,人類的壽命除了諸多後天因素的影響,基因似乎也扮演著重要關鍵。借由菲律賓醫療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,3千多名在1983到84年出生的孩子,其基因尾端「端粒」(telomere)的長度似乎跟父親在生他們時的年紀成正比,換言之,如果上一代生育下一代的時間越晚,「長壽基因」越能完整傳遞,且至多可以上推至祖父那代,但只有父系遺傳會出現這個現象。


美國人類學家提出一項有趣的觀點,認為高齡產「父」能將「長壽基因」傳給下一代,關鍵就在較長的基因「端粒」,即圖中圈出的區塊。(圖片/取材自美國《Time Magazine》和英國《BBC》)


Dan Eisenberg在研究中寫道,隨著年紀的增長,每當細胞分裂一次,DNA尾部的「端粒」就會縮短一截,因此壽命越長基因端粒就越短,然而男性精細胞內的基因端粒長度卻和年紀成正比,又35到55歲之間的晚產「父」最能有效地把這種基因特性遺傳下去。


過往的研究顯示,年長男性的精蟲活力差品質不佳,容易造成下一代不健康,但Dan Eisenberg卻認為,精子基因的長端粒反而能使後代的細胞再生修復能力變好,進而影響到腸胃道、皮膚以及免疫功能,決定壽命的長短。


諸多相關領域的學者表示,這項極具爭議的研究似乎需要更多更嚴謹的驗證,原因在於以往少有人認為上一代DNA端粒的長度會影響下一代晚年的健康狀況,而且從優生學的觀點來看,皆不鼓勵男女性晚生,如果寶寶一出生就體弱多病,那麼談延年益壽似乎就言之過早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莎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