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狀腺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,是罹患率僅次於血糖尿病的內分泌腺疾病,一般大眾比較熟知的名稱是甲狀腺腫,俗稱「大脖子」,這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。

  甲狀腺位於於頸部喉結下方,有如蝴蝶狀的腺體是影響最廣的內分泌腺,身體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都受到甲狀腺的影響,包括心臟、肌肉、眼睛、骨骼、皮膚、情緒等等,這也是為什麼甲狀腺亢進症狀多樣的原因。正常人的甲狀腺功能隨著年齡、性別和環境的改變而發生一定變化,一旦甲狀腺體積過大、過小或產生節結或分泌過多、過少的荷爾蒙則皆屬病態的表徵。甲狀腺機能亢進就是甲狀腺分泌過多所致;反之則為低下症。


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原因》
.腦下垂體失調:
  腦下垂體分泌甲狀腺促進激素(TSH)
.遺傳:
  自體免疫所造成的甲狀腺機能亢進(就是自己產生抗體來對付自己的甲狀腺)主要是遺傳,當存有這樣的基因,出生後並不會立即發病,而是下列因素(三、四)誘發出來的。
.壓力:
  面臨壓力時,血中的類固醇和腎上腺素上升,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增加,過度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,造成亢進現象。
.碘攝食過高。
 


 


《常見症狀自我檢測》
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很多變,不一定是典型的心跳快、焦慮、易緊張、體重下降,您可依下列常見症狀自我檢測: 
.全身狀態:
  焦慮、急躁、鬱悶、易激動、易驚嚇、神經質、失眠、多言、好動、體重減輕、肌肉無力。
.髮:
  頭髮脫落稀疏。
.眼:
  突眼、眼脹、眼痛、視力模糊、怕光、異物感、角膜潰瘍、易流淚。
.頸:
  脖子變粗、甲狀腺腫大、喉嚨有壓迫感。
.循環系統
  心悸、心跳加快、高血壓、心律不整。
.神經
  手指顫抖、周期四肢麻痺。
.消化
  飲食大增、大便次數增加
.皮膚
  皮膚細膩而濕潤、怕熱、體溫不正常、白斑、盜汗、色素沉澱、小腿前皮膚如橘子皮、紅且癢。
.生殖
  月經少而紊亂、不孕、流產、早產。


 


 


 《懷疑自己可能罹患甲狀腺亢進時》
當懷疑自己可能罹患甲狀腺亢進時,應由新陳代謝專科醫師進行下列檢查以確定診斷: 
.甲狀腺觸診
  為新生健康的檢查項目之一。如異常,並有相關症狀產生,應立即就醫檢查,早期治療,醫師會根據其專業經驗,做初步的判斷。
.三碘甲狀腺素T3與甲狀腺素T4檢查
  甲狀腺機能亢進者所測出的血中T3和T4偏高。
.甲狀腺促進激素TSH檢查
  當甲狀腺分泌過量時,則腦下垂體原本分泌的TSH,會受到抑制,使甲狀腺機能亢進者所測出的血中TSH偏低。



配合超音波、心電圖、胸部X光、一般血液及一般生化檢驗,可更進一步確定與瞭解病情。
 



《甲狀腺機能亢進治療》
甲狀腺機能亢進一般狀況下,雖然不會致命,但卻令人緊張、心臟蹦蹦跳、失眠,如果沒有妥善治療,長期控制,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臟衰竭、骨質疏鬆、皮膚、肌肉、眼睛病變。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有三種,視患者性別、年齡及病情程度、初發或復發、有無併發症做考量。 


.藥物治療
  服用抗甲狀腺藥物。這是一般患者首先應採用的治療方式,在服用一至二年後,藥量可逐漸減量,約50%的人在停藥後可痊癒。藥物治療須定期檢測血中甲狀腺素濃度,以調整藥量,極少數人會引起皮膚癢或白血球過低,肝功能異常,這時就需換藥或停藥。
.放射性碘(原子碘)
  利用甲狀腺需碘合成甲狀腺素,因此當放射性碘口服進入人體後會聚集在甲狀腺,而其輻射線會破壞甲狀腺細胞,使甲狀腺分泌減少,通常只需服一至三次。常見的併發症是破壞過多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,這時須終身補充甲狀腺素(每天一顆藥即可)。
.手術切除
  有些人手術後仍會再發,主要併發症為:聲帶受損造成聲音沙啞或傷到甲狀腺旁的副甲狀腺。


 


可多攝食十字花科蔬菜


十字花科蔬菜:包括甘藍菜(高麗菜)、芥菜、大白菜、小白菜、清江白菜、油菜、綠花菜、花椰菜、芽甘藍、球莖甘藍(大頭菜)、蘿蔔、芥藍菜等。


 但是不要過量,否則會因缺少碘而造成甲狀腺腫大...


 通常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因為碘〈如常吃海帶、海苔、含碘鹽〉過量,


十字花科蔬菜可以抑制人體對碘的吸收...


資料來源:奇摩知識家


 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 


緊張、焦慮是多數人都有的經驗,失眠、腹瀉也並不稀奇,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可能也是疾病引起的症狀。甲狀腺機能亢進就是這麼看似病,又不像病的病。



對醫生來說,甲狀腺機能亢進相當容易指認。「有時病人一走進來,看她的樣子,就知道是甲狀腺機能亢進,緊張、坐立不安、流汗,她還沒坐下來,我藥就已經開好了,」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仁德語帶誇張地說。



不過,對一般人來說,甲狀腺機能亢進卻像是個百變女郎,風情萬種、變化多端,叫人捉摸不清。



「以前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常常拉肚子,而且很會吃,但是吃不胖,」某家中小企業的財務經理回憶十幾年前,才23歲就發現自己甲狀腺亢進,因為拉肚子看醫生,醫生提醒脖子稍微大了一些,檢查後才知道,原來長期腹瀉都是甲狀腺在作怪。



「甲狀腺機能亢進,會使得排便次數增加,但不一定到腹瀉的程度,」林仁德指出。



烹飪大師梁瓊白剛開始最明顯的症狀則是一直瘦下來,沒有原因,五個月內瘦了13公斤,現在她最怕人家說她又瘦了。



「很焦慮,但是不知道為什麼,整天慌慌張張的,感覺心臟狂跳,我一直以為是自己的時間規劃不好。真正感覺到不對勁,是有一次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在心情平靜的狀態下,心臟居然還狂跳一百多下,」世界經理文摘總編輯方素惠回憶,六、七年前以為是壓力大引起的焦慮,根本沒想到是疾病引起的症狀。



不一定有明顯症狀



心跳快、焦慮、容易緊張、手會抖、體重下降,是甲狀腺亢進典型的症狀。不過,也有些人並沒有感覺任何不對勁。



三年前,32歲的林文琳,有一天和家人聚餐吃日本料理,忽然覺得有魚刺哽在喉嚨,到醫院求醫,才發現是甲狀腺腫大影響吞嚥,根本沒有魚刺。



智威湯遜資訊部副理,32歲的李佩玲,則是在公司每年例行的健康檢查中,發現血中甲狀腺指數比較高,開始接受治療。李佩玲一直不覺得有什麼不適,後來回想真要說有什麼,只是比較容易緊張而已。



林仁德醫師就遇過不少經由健康檢查,才發現甲狀腺機能亢進而轉診過來的病人。



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,也有一些比較罕見的例子。二十幾歲的陳烈宏,有一天早上醒來要下床,發現自己根本起不了床。「有一點像是人家說的鬼壓床那種感覺,全身僵硬無法動,」家人緊急送到醫院,發現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。



林仁德說,這種四肢無力的症狀,特別是發生在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東方男性,原因和低血鉀有關,但是真正機轉不明,很容易被誤診。



陳烈宏的運氣好,多年來都固定在住家附近診所看病,在四肢無力發作前,有一次感冒,到家庭醫師處看病,他的醫師感覺怪怪的,提醒他要到醫院去抽血檢查,是否是甲狀腺亢進,就在這時發作了,所以沒被誤診。



事實上,陳烈宏從青春期就開始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比較快,食量一直很大,但是吃不胖,每個人都羨慕他有口福。開始治療的兩星期內,還是大食量的他,胖了10公斤。



林仁德還遇過一個男性病人,因為開手排檔的車子,要換檔時覺得腳沒有力氣,踩不下去來看病,一查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。



甲狀腺機能亢進發生在年紀大的女性,症狀更不明顯。林仁德醫師和台大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張天鈞都表示,六十幾歲的女性,因為心律不整持續看心臟科,一直被當作心臟病治療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時有耳聞。



前美國總統布希也是在慢跑時發生心律不整昏倒,到醫院檢查才知道病因是甲狀腺機能亢進。很多人以為甲狀腺機能亢進一定看得出眼睛突、脖子腫大,事實上卻不見得。



這麼百變的症狀,其實都和甲狀腺的功能關係密切。



甲狀腺是影響最廣的內分泌腺,身體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都受到甲狀腺的影響。包括心臟、肌肉、眼睛、骨骼、皮膚、情緒。



身體正常運作不能沒有甲狀腺,但是甲狀腺卻也容易取代。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張天鈞開玩笑地形容,「把甲狀腺割下來餵狗,然後每天只要吃三塊錢的藥就可以。」



知道自己得了甲狀腺機能亢進時,很多人第一個問醫生的問題是,為什麼我會得甲狀腺機能亢進?原因很多,包括甲狀腺發炎、長結節、腫瘤。但是最常見的是自體免疫的問題,也就是格雷氏疾病(Grave's Disease),約佔90%以上。



格雷氏疾病主要是一種遺傳疾病,當一個人體內存有這樣的基因,出生後並不會立即發病,而是在壓力情況下誘發出來。



壓力可能是誘發因素



曾經有醫學研究指出,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受到希特勒迫害、被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,因為面臨極大壓力,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明顯增加。



也有研究指出,把羊關在一起,限制它們的行動,這也是一種壓力,羊的甲狀腺素很快就增高。



梁瓊白發現甲狀腺機能亢進時,正是搬家、籌設新公司,簡直忙得不可開交。



李佩玲回想發生甲狀腺機能亢進,可能和生活轉變太多有關。前年除了上班外,李佩玲大多在家種種花草,生活單調。為了讓生活豐富些,她開始參加劇團、詩班,每天幾乎都要到晚上11點才會回到家。加上在劇團擔任導演,要操心的瑣事很多。前年的健康檢查一切正常,去年檢查時甲狀腺指數就偏高了。



張天鈞觀察,他的病人之中,青春期的女性病發,通常和功課有關;母親和生產有關;上班族就多和拚工作績效脫不了關係。



張天鈞醫師舉例,有位年輕小女生,在台灣時必須要一直服藥,移民到紐西蘭,課業輕鬆,功課總是第一名,回來看他,居然都不吃藥了,因為在國外課業輕鬆,壓力減輕不少,病就穩定下來。



不過,自體免疫也不全然和壓力有關。



美國甲狀腺基金會指出,最近的研究顯示面臨壓力時,血中的類固醇和腎上腺素都會上升,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增加,過度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,造成亢進現象。不過也有一些格雷氏疾病的病人,並不感覺到生活中壓力的負荷。



可能引起眼病變



甲狀腺機能亢進,一般狀況下,雖然不是會致命的疾病,但是卻是讓人活得很累的疾病。坐立難安、整天心臟蹦蹦跳、失眠,很多人無法理解甲狀腺機能亢進時的痛苦。



張天鈞指出,有時更因為引起眼球病變,造成眼睛酸澀甚至複視(看東西有兩個影子):「這時候如果騎機車容易撞到電線桿,若是開車,中間的分界線會看成兩條,不知道要對準哪一條,很危險。」



雖然目前甲狀腺機能亢進並不難治療(見對付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三大武器一文),不過多數發生在年輕女性,有些人一開始還是很難接受。



方素惠就說,幾年前,才28歲,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也會生病,而且要持續吃兩年的藥,衝擊很大。



她放下工作,請假一個月在家休息,每天游泳,徹底放鬆,開始吃藥,症狀明顯改善。不過回到工作時,症狀還是復發,繼續不斷吃藥,才控制住。



林文琳發現甲狀腺機能亢進時,辭掉工作,在家裡休息半年,照顧三歲的兒子。不過,家人卻認為那段沒上班的時間,她看起來更像病人,精神不振,變得比較不開朗。後來為了找壓力比較輕的工作,林文琳還曾經掩飾自己的資歷,找一個位階比較低的祕書工作。經過心理的調適,加上先生分擔煮飯、洗衣等家事,現在工作雖然還是忙碌,不過並沒有讓疾病影響日常生活作息。



不是斷根,而是學習相處之道



林仁德的門診病人中,約有四分之一甲狀腺機能亢進。林仁德感歎地說,中國人面對疾病常常有「斷根」的觀念,但是面對甲狀腺機能亢進這種慢性疾病,反而應該學習的如何與它融洽相處。要了解自己什麼時候容易再發,如何避免。



自己也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承安聯合診所醫師黃琬詩指出,經常遇到不好好吃藥的病人,「吃藥有一餐沒一餐的,看病也是哪裡近就到哪裡看,這樣連醫生都很難幫忙。」黃琬詩認為應該要愛自己,而不是要持隨便的態度。



目前醫學專科化,分科細,醫生看病的時間又短的情況下,面對多變的疾病,病人的自保之策是,多一點知識,提醒醫生,以免耽誤發現時機。



張天鈞認為,雖然大多數病人的提醒都是錯誤的,但是有時還是有用,「提醒醫生又不會傷害感情,如果真的因此查出病因,自己不就賺到了?」張天鈞就曾遇到其實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眼球病變,因為眼睛不舒服,一直被當作結膜炎治療。



李佩玲自從發現甲狀腺亢進以來,每次回診都先把自己的疑問寫下來,再一一問醫生。李佩玲發現,若先做準備,醫生通常會詳細回答。



任何疾病的原則都是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,如果是屬於慢性病的甲狀腺機能亢進,則更應該規律服藥,把病情控制在比較穩定的狀況。



林仁德指出,台灣病人對疾病掉以輕心很常見。例如,明明知道自己有甲狀腺機能亢進,卻認為自己是撐得過來的,反正頂多是心跳快一點、體重輕一點而已。林仁德提醒如果不接受治療,一、兩個月也許看不出影響,十幾二十年就有影響。例如長期心跳快速,心臟必須要多做很多工,嚴重的話,可能引起心臟衰竭。年老時,也可能引起骨質疏鬆(見甲狀腺併發症一文)。



擾人的甲狀腺機能亢進,不管再怎麼難纏,只要多一點知識,遵從醫囑、規律服藥,幾乎可以不感覺它的存在。要和樂融融和它相處,全憑自己能做到幾分。



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併發症





甲狀腺機能亢進如果沒有妥善治療,長期控制,嚴重者可能造成許多合併症:



●心臟衰竭



長期不治療,心跳持續快速,最後會導致心房纖維顫動,引起心臟衰竭。



●肌肉病變



甲狀腺機能亢進,因為代謝快,能量消耗快,可能引起肌肉萎縮,造成肌肉無力,尤其是近端肌肉(例如大腿、上臂)。



●骨質疏鬆



因為甲狀腺機能亢進,會增加骨骼的代謝,所以長期下來會引起骨質疏鬆。小孩如果甲狀腺機能亢進不治療會造成X腿(膝蓋無法承受重量會相撞)。



●皮膚病變



皮膚粗糙,沒有彈性,特別是腳的皮膚。



●眼睛病變



眼求突出,眼皮蓋不緊,可能引起角膜受傷,視力受損。或者因為眼球肌肉腫大壓迫視神經,造成視力減退。

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自我照顧



1. 少吃含碘食物,包括海帶、紫菜。食物中不加含碘的鹽(台灣的食鹽有添加碘,可買不添加碘的食鹽)。外食者,可以把菜先用湯洗一洗再吃,減少鹽分。



2. 戒菸。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如果抽菸,會讓眼睛的病變(眼突)更難治療。



3. 避免用碘酒。若有外傷,避免用碘酒擦拭傷口。雖然外傷所用碘酒應該是短期而且量小,還是儘量避免比較好。



4.適度管理壓力。



5.按時服藥及追蹤。



6.有懷孕計劃者最好和醫師商量。

如何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治療這種煩人的壓力病,有哪些方法可供選擇?各有什麼優缺點?要如何決定?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對付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三大武器──手術、放射性碘治療、服用抗甲狀腺藥物。這三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,好壞一直未有定論。



根據1996年刊載於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的一篇論文指出,美國的醫生約有69%選擇用放射性碘治療,歐洲及日本的醫生則比較偏好用抗甲狀腺藥物(歐洲77%,日本88%),這個研究可以看出各地區對甲狀腺治療的差異相當大。



美國醫生對於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的高復發率感到失望,所以多選擇放射性碘治療。歐洲和日本的醫生,則比較傾向於給病人身體自動緩解的機會。



主要有三種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方式:



1. 抗甲狀腺藥物



一般來說,約需服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。缺點是再發性高。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會再發,再發時間則不一定,有的人停藥後一個月就再發,有的則在數年後。

須定期檢測血中甲狀腺素的濃度,以調整藥量,長期每天服藥,有的病人很難完全遵守。



極少數病人可能引起皮膚癢或白血球過低,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肝功能異常,不過這些問題在停藥後都可以恢復。



2. 放射性碘(原子碘)



通常只需服用放射性碘一次即可,經濟、方便,有的人如果第一次效果不佳,半年後再服用第二次。



放射性碘的治療原理,是運用甲狀腺需要碘才能合成甲狀腺素,因此當放射性碘進入體內後,會聚集到甲狀腺,破壞甲狀腺,使得原先亢進的情況減低。



常見的併發症是破壞過多,而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,這時必須終身補充甲狀腺素(每天一顆藥即可)。



一般人擔心放射性碘會造成癌症,但根據美國使用40年以上的經驗,追蹤上萬例個案的研究皆顯示,服用放射性碘的人和一般人發生癌症的機率並無差異。



3. 手術



手術切除部份甲狀腺,以改善甲狀腺亢進的情況。有些人手術後仍會再發,必須再服用抗甲狀腺藥物。主要的併發症包括,聲帶受損,造成聲音沙啞。另外約有千分之一的人會因為手術時傷到甲狀腺旁的副甲狀腺,引起副甲狀腺功能受損,必須終身補充鈣,否則會引起抽搐。


參考資料 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Med/issue007/thyroid4.ht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莎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